英國攝政時期從1811年延續到1820年,但是這種攝政式風格(區別于法國的攝政式)卻從18世紀初一直流行到約1830年。它興起的高潮是喬治四世所居住的一所位于布靈頓的東方風格的穹頂宮殿。這種風格的座右銘是“永不滿足”,它具有奇怪的形狀,包含了一種既優雅又虛有其表的品味。攝政式風格是一種糅合了東方式、法國帝政式、古埃及式和希臘羅馬式的風格,這種風格從優雅延伸到華麗。
不同于早期新古典主義的流暢曲線,攝政式風格顯得更加粗獷和有雕塑感。先前介紹的腳輪,逐漸成為重型展柜必備的一個部件,使得這種展柜不再局限于靠墻而置。烏木是一種來自印度類似于黑檀木的黑色硬木,非常地受歡迎。使用亮金色來修飾黑色或相對較深的顏色,這種對比具有巴洛克風格。紋樣古典、板材多樣的黃銅鑲嵌被廣泛地應用于桌子和箱體。有一種沙發桌,它的短邊有襟翼 (彭布魯克留下的文物中有的長邊有襟翼),并緊貼沙發的背板。其他的桌頂板都用意大利式的彩色石頭進行鑲嵌,并用海豚式的底座支撐(新出現的部件,類似于魚的形狀)。其他較好的式樣是豎琴式,用來作底座并雕刻上帶翅膀的獅身人面像,使之成為一種造型夸張的椅子支撐。
托馬斯·霍普(1769-1831)可以看做是攝政式的代名詞,他出生于阿姆斯特丹,游歷豐富,曾學習希臘和羅馬藝木,并于1796年定居于倫敦。同其他致力于希臘經典風格的設計師一樣,他也出版了設計和圖案書籍,最開始是1804年出版的建筑類圖書,緊接著是1807年出版的?民用展柜和室內裝飾?。他寫作的題材也包括了古代和現代的服裝、哲學和暢銷小說?;羝盏臄z政式展柜包括他的黃銅鑲嵌裝飾和腳輪設計,是所有希臘復興主義展柜中最得要領的。他的展柜作品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為舒適性,而是因為他的風格緊隨古代設計思想?;羝毡M可能的在展柜上表現出希臘的雕刻和花瓶上的紋飾。他對歷史著名圖案的精確復制對隨后的維多利亞歷史復興式來說是一個過渡,或者說對其產生了一種影響。實際上,到了晩年,他開始研究哥特式建筑,這也是第一波復興主義的浪潮。
推薦閱讀: